Author Archives: admin

臺北高等學校資料室

臺北高等學校資料室 地  點: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1段129號 (師大圖書館8F)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 10:00~12:00及13:30~16:30 星期六、日 不開放 臺北高等學校資料室使用規則 一、服務對象:開放全校師生、校友、以及校外人士等自由參觀。 二、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上午10:00~12:00;下午13:30~16:30;例假日不開放。 三、本資料室陳列展示之文物,不提供外借,請勿攜出。 四、接受各界人士捐贈相關文物資料,請先詳閱【捐贈辦法】。 五、如需導覽,請與校史經營組聯絡,聯絡電話:7734-5281,7734-5282。 六、歡迎參觀,敬請指教。

回憶

黃伯超 考上臺北高校尋常科的時候,是聽收音機的;……突然我爸爸脫了鞋子從醫院這邊跑過來說,「伯(はく)考上了!伯(はく)考上了!」 柯德三 當我考上臺北高校的時候,我祖父(柯秋潔)誇我說「你真是好樣的,將來必定進入大學,是”進士”啊」。 王育德 通過臺北高校文科甲組考試,這是我生命中的最大轉機。 陳五福 臺北高等學校的管理與中學迴然不同。這所被全國青年學子所憧憬的學校,不但在選讀課程有所緩衝和彈性,其學風之自由,遠非如同軍事學校的中學能夠想像。 賴永祥 高校生日常的裝扮都很隨便,有的會把好好的帽子弄得破破的來戴、衣服故意穿得垮垮的、戴著手巾、穿木屐,常常兩三個人勾肩搭背高聲唱歌走在榮町,連警察也不會過問,高校生有這種種特權。 辜振甫 高校這段教育,是相當可貴的;可以放浪形骸,可以不修邊幅,可以自由思考問題,懂得比較、探索中、日不同的文化本質,在差異與矛盾中,尋求相同劃一。

敝衣破帽的天之驕子

高校不同於中學與大學,是一個具有自由自治精神的階段。中一中畢業後進入臺北高校的楊基銓說:「在中學校唸書時尚被認為是小孩,一旦進入高校,突然受成人一樣的款待,學生可以留髮,不必剃光頭……」(《楊基銓回憶錄》),享有社會賦予特權的高校生可以「放浪形骸」、「不修邊幅」是相當有名的,故意身著「敝衣破帽」,腳踏高跟日式木屐闊步行走,長髮、蓬髮、腰際再繫條長手巾,秋冬加件黑色斗篷,是高校生的ㄧ般配備。 這種看似「敝衣破帽」、「放浪形骸」的學風,並非臺北高校或一般日本舊制高校唯一的文化,相對於「自由」,高校生也能「自治」。學生自主性地悠由於知識的世界中,有臺灣史懷哲的陳五福說:「高等學校乃屬通才教育。三年期間,對大學專才教育而言,可以說完成高品質素養,以及探索高水準學識的思考能力。其對個人思想與精神的影響,既深且大,並真實地體認到,這個世界並不如想像中狹窄,其值得探求、思考的空間,何其廣大。尤其語文的訓練與學習,更是終生享用不盡」。

學寮

臺北高校高等科於 1925 年開辦時,高等科的學生宿舍「七星寮」(名字取自臺北近郊的七星山)亦同時設立,乃借用北一中校地內原屬高校尋常科使用的第三寮之走廊部分擴建而成,原為木造 2 樓建築,僅能容納 35 人入宿。1926 年 4 月新校舍於古亭町(現臺灣師範大學本部)完工遷入後,七星寮亦於新校址設立,可容納寮生百人左右,約略等於高等科全部學生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因此並非所有學生均需住宿的全寮制。入宿的臺灣人與日本人學生均同寮、共同生活。 紀念祭1929 年,近代建築的新七星寮落成時曾舉行第一回「尞祭」王育德最喜歡放升高歌,認為詞曲「融入台灣的歷史與風土,充滿人文主義與自由主義」、「當中帶有內臺合作的理想」的「新七星尞尞歌」即於此時登場。 此後每年的尞祭幾乎都會推出新的「尞祭歌」,而且多由學生自行創作。另外學校幾乎每年舉辦的「紀念祭」(等同學校校慶)也都有由學生創作的「紀念祭歌」產生,例如「第十三回紀念祭歌」,是由第十四屆理乙的蘇銀河所創作的曲子。這些尞祭歌、紀念祭歌的創作,多少可看出在自由、自治的教育氣氛下,高校學生才氣揮灑的情況。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日本國內舊制高校的「老學生」,每年仍舊全國聚會舉辦「尞歌祭」,大家放聲高唱各高校的尞歌,追憶往昔的青春歲月。「尞歌」是舊制高校生往日生命的ㄧ個篇章,也是舊制高校文化重要的ㄧ個音符。

社團

劍道「部」(社團),也是高校生學業之外的生活重心之ㄧ,由師生共同參與。臺北高校設有辯論、文藝、旅行、庭球(網球)、柔道、劍道、弓道、園藝、繪畫、ホッケー(曲棍球)、陸上競技、水泳、音樂、野球、相撲、桌球、俳句會、讀書會、演劇研究會、航空研究會等等的「部」,這些學生社團除了校內活動,也常全島東征西討,甚至東渡日本內地參加比賽。前往日本參加全國高等學校競技大會「インターハイ」(Inter-Highschool)的出場與奪取勝利,亦是臺高運動部每年最大的目標。 棒球在靜態社團方面,文藝部所出版的《翔風》,是臺高文藝青年發表作品的重要舞台,王育霖、王育德、邱永漢的作品都曾經出現在《翔風》上。另外,臺高新聞部發行的《臺高》雜誌,曾經刊登過賴永祥、蘇瑞麟的研究小論文。而臺高辯論部遠征中南部時,王育德、邱永漢都曾是成員之一。

第二校歌

第二校歌 臺北高校除了由第二任校長三澤糾作詞的第一校歌外,校友們也經常傳唱由德文科教授西田正一作詞,名作曲家山田耕筰作曲的第二校歌。 みんなみの島蓬莱に 武陵桃源睡生の 夢そも幾年つ々き來し 東天今や茜して 新しき日の明けんとす 萬象とみに生氣あり 南方蓬萊島上 武陵桃園睡生的 夢想依舊不變 東方天空正紅 新的一日又來 萬象現生氣 赤道圈下の日をあびて 花は眞紅にもえて咲き 葉はの色を織る 若人の血は感激と 意氣のマーチを奏でつつ 人生ここに光輝あり 赤道圈下陽光閃耀 花朵盛開如烈焰火紅 路葉織成美麗的大地 年輕學子的熱血裡 合奏著感動與志氣的樂章 人生充滿光輝 高くかゝげし椰子の葉の 聖旆のもとしたひ来て 盟かたむる六百名 雲にそびゆる新高の 山より高き理想追ひ 切磋琢磨の功を積む 高掛樹頭的椰子葉 如聖旗般被吾眾仰慕 共誓盟約的六百學子 追求比雲霧渺渺的玉山 更高遠的理想 日不間斷地切磋琢磨 朝にのぞむ七星山 希望の色にはゆるかな タさすらふ淡水畔 思念は水と淸きかな この聖域を道場に 智德みがくや七春秋 迎接朝陽的七星山 蘊染著希望的色彩 夕陽下的淡水河畔 思緒清晰如水 在這聖域的道場中 共度孕育智德的七春秋 文化を誇りし西歐に 今や榮華の日は落ちて わが東洋に淸新の 文化のあしたあけんとす そなへ使命は重し孜々として 他日雄飛の準備せん 以文化自誇的西歐 榮華之日已漸去 我東洋的清新 文化正蓬勃 讓我們心懷使命 為日後的展翅雄飛作準備

第一校歌

第一校歌 台北高校校歌第一校歌 大正14年(1925年) 作詞:三沢 糾,作曲:阿保 寛 獅子頭山に 獅子頭山に雲みだれ   七星が嶺に霧まよふ 朝な夕なに天かける   理想を胸に秘めつゝも 駒の足掻のたゆみなく  業にいそしむ學びの舎 限りも知らに奥ふかき  文の林に分け入りて 花つむ袂薫ずれば    若き學徒の誇らひに 碧空遠く嘯きて     わがペガサスに鞭あてむ 錬武の場に下り立ちて  たぎる熱汗しぼるとき 鐵の腕に骨鳴りて    男の子の心昂るなり つるぎ収めてかへるとき 北斗の星のかげ清し あゝ純眞の意氣を負ふ  靑春の日はくれやすく 一たび去ってかへらぬを など君起ちて舞はざるや いざ手をとりて歌はなむ 生の歡喜を高らかに

歷任校長

第一任校長 松村傳 (1922.4-1925.3) 出身與學歷 高知、三高、東大史學 略歷 1912 三重縣立第一中學校長 1916 台北一中校長 1917 兼商業學校教諭 1922.2 台北一中校長 1922.4 台北高等學校校長兼台北一中校長 第二任校長 三澤糾(1925.5-1929.11) 出身與學歷 宮崎、五高、東大國史、美國克拉克大學心理學部 略歷 1907-1912 留學美國 1912 廣島高師教授 1915 和歌山縣海草中學校長 1918 大阪府立高津中學校長 1925 台北高等學校校長 1929 京大學生課長 第三任校長 下村虎六郎(1929.11-1931.9) 出身與學歷 佐賀、五高、東大英文 略歷 1923 唐津中學校長 1925 台中第一中學校長 1928 台北高校教授兼教諭 1929 台北高等學校校長 1938 出版《論語物語》 1941 《次郎物語》 第四任校長 谷本清心(1931.9-1941.8) 出身與學歷 高知、一高、東大理論物理 略歷

Read More

校徽

由名畫家鹽月桃甫設計,以芭蕉端正而豐滿的闊葉,及熱帶晴空中,亭亭而立。此一正三角形,芭蕉葉為底,搭配椰子葉葉尖的圖樣,其精神乃「椰子葉象徵勝利、正義、向上;三角形象徵平等、安定、進步;三角的頂角為真善美、科學藝術宗教、教育道德體育之不偏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