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剪影

在日本統治時代的1922年,「臺灣總督府高等學校規則」等相關教育法令的陸續公布,開啟了臺北高校的歷史。該年4月23日,「臺灣總督府高等學校」舉行創校典禮及尋常科第一回入學典禮,校舍暫借臺北一中(今建國中學)一隅,初代校長由臺北一中校長松村傳出任,第一屆尋常科同時招收一、二年級各40名學生,於25日開始授課。1925年的5月3日,高等學校於臺北一中內開設高等科學生宿舍「七星寮」。此「七星寮」取名自臺北近郊的七星山,由舍監長庄司萬太郎所命名。隔日,高等學校舉行高等科第一回入學典禮。

在此同時,位於古亭的校址(今臺師大本部),也已經開始積極地建設。這個方正格局的校區佔地約二萬坪,於1924~1925年度間開始進行測量與整地工程,並預計以五年的時間,來興建整個校舍工程,總經費預估為八十一萬二千圓。在1926年3月「普通教室」(今普字樓)與「生徒控所」(今文薈廳)竣工之後, 4月25日將校址遷往今日古亭的本部校區。1927年4月23日,校方將這一天訂為高等學校的創校記念日,5月13日校名改為「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整個臺北高校的校園主要建築,包含本館(今行政大樓)、普通教室(今普字樓)、理化教室(已拆)、生徒控所(今文薈廳)、體育館(已拆)、講堂(今禮堂)、七星寮(今已拆)與游泳池,均在1926~1929年間陸續完成,故臺北高校於1929年10月舉行校舍的正式落成典禮。臺北高校的校園配置,是以一種菁英教育的方式所設計,因此校區內的容量剛好可以負荷滿編時,尋常科四個年級共四班,以及高等科三個年級各四班(文甲、文乙、理甲、理乙)共十二班,總共十六個班的學生所需。(文:洪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