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與臺灣省立師範大學時期

苗栗頭份校區 民國44-53年(西元1955-1964年)

為配合臺北市實施中等學校以上疏散作業,本校選定苗栗鎮頭份鎮為疏散地,分別與頭份鎮的大成中學、斗煥國校、頭份國校與六合國校,簽訂借用教室及空地合約,並將分部辦公室與教室設於大成中學後側。頭份校區地處偏僻,行政作業較為不便,但生活環境清幽,是校友眼中的世外桃源,52級校友許真堀回憶:「四周都是茶樹、草原;往南走不到五分鐘,則可達清澈見底的溪流」。學生住宿女生兩人住一間,男生則是80多人同住一間上下舖單人床,師生朝夕相處,和樂融融。頭份分部於民國53(西元1964年),階段性任務結束後校地歸還於大成中學。 參考資料 師大校友月刊,許真堀,〈母校生活憶趣〉,第3版,第73期。52級國文系。

男生宿舍的情景

戰後接收後初期,假和平東路二段及溫州街一帶的教職員宿舍,作為學生宿舍使用,民國40年陸續興建數棟2層樓高的男生宿舍,校友胡德海回憶:「不過七、八坪的房間,竟擺下四張兩層雙人床,八張書桌與八把椅子。剩下的空間,根本無法容納八個人活動,因此,同寢室的八個人,如果有四個人要站起來,那麼另外四個人就得坐着,或者躺着,否則就難免會發生『摩擦』」。 男生宿舍大樓門禁森嚴,夜裡十二時以後上鎖,且禁止學生跳牆。但夜間生活的時間總是不夠,有不少人犯禁,校友莫珩回憶:「同學被捉住了會受警告的處分。有時同學也捉住管理員,照樣彼此一番。這個禁令也就成了具文。」 參考資料 師大校友月刊,胡德海,〈忘不了的母校〉,30週年校慶特刊,頁8。 師大校友月刊,林良,〈鐘聲悠揚─往事十題〉,197期,頁12-13。 師大校友月刊,莫珩,〈母校生活的回憶〉,第26期,第3版。

佳偶們的熱情之火:情侶樓

已經成為佳偶的的情侶們,絕對不會放過每次約會的時光,但在早期住宿有門禁且較為保守的年代,在有限的校地中如何哪還有約會的理想空間,校友孫彥民有詳實的記錄:「七星寮前每天飯後都有不少男士「站崗」,候小姐出來双双外出,每晚十一時鎖門前又双双歸來,有些早一點送女友回宿舍的男士不願放棄最後溫存的機會,再出又不方便,自然而然的便到占地利的第二棟大樓教室大樓裏去了,因此七星寮(女舍宿舍)前的第二棟教室大樓叫情侶樓。」 進到情侶樓才是主戰場,孫彥民又言:「而且教室大樓又暗,又靜,是情侶們的理想去處,但教室雖大,情侶們是不願與人共享的,所以每當進門之前要先敲敲門,裡面如果有人就會咳嗽一聲或者敲敲桌子,後來者只好再敲第二間了,有後運氣不佳,樓上樓下十六間教室間間客滿,就只好坐在走廊下的椅子上,面對窗口數星星了,這時雖然佳人在懷,仍不忘情「雅座」,只要聽見有開門的聲音,馬上跟着走出來的一對鑽進去補缺,時到九時五十九分半為止。」 參考資料 師大校友月刊,孫彥民,〈我對母校的回憶〉,49期,第3版,1967.6.5,約47級。

喧騰的女生宿舍與望眼欲穿的男同學們

七星寮為早期的女生宿舍,位於今誠正大樓,七星寮是由數棟樓房組成,中庭有蓮花池,外圍用鏤空的磚砌成圍牆,俗稱洞洞樓。除了一般生活作息外,更因男女的追求與戀愛關係,增添更多有趣的回憶。 女生宿舍內的狀況,因當時學校的女生人數特別少,校友王瑄曾回憶:「不論燕瘦環肥,幾乎都是男生追求的對象,而女生宿舍的公用信箱,情書不斷。而這些情書,往往不知追求者真面目,於是來個大公開唸給大家聽,有些信大概太過熱情,內容不知所云,害得大夥兒笑成一團。」 苦苦追求的男生們,每當走到宿舍外,總會有各種的感嘆,校友李道顯回憶:「最羨慕的,莫過於雙雙對對的儷影了;不過女生宿舍『排隊』時的滋味,却不是好受的。阿英的嘴臉,路過同學的眼光,以及患得患失的戰慄心情。都足以減短壽命。因此比較內向的同學,即使熱情似火,也只好望七星寮而興嘆了。」 每年校慶日前夕,對女同學來說除了忙於排練表演活動或準備園遊會,還需要忙著整理寢室內務,只為了應付一年一度的女生宿舍開放參觀日。開放日對校內男生來說大好機會,那種渴望參訪女宿舍的情景,如校友翁蓊的短詩所說: 春風無奈侯門深, 王孫空歸寂寞心, 幸得一年賜一見, 萬頭鑽動紛登臨。 參考資料 師大校友月刊,王瑄,〈往事祇能回味〉,197期,頁14,39級。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刊,李道顯,〈往事如烟話當年〉,96期,第9版,頁1131。44級。 崑崙,翁蓊,〈校慶雜詠-女宿舍開放〉,15卷第一期,頁28(1967) 。

圖書館校區與圖書館

隨著圖書館校區的建設越來越多,學生們生活休憩的重心逐漸從校本部轉移到圖書館校區。除此之外,當時新建的圖書館,是我國設備最新穎、藏書空間最多的圖書館之一,對學生來說,僅管校園不夠遼闊,却有一座建築得十分雄偉壯觀的圖書館,提供最佳的讀書環境,為學生生活新指標,學生們一大早就到圖書館前排隊搶位,除提供學生唸書、充電的空間,還兼具避暑與談戀愛的重要場所。44級校友李道顯回憶:「新圖書館建起之後,讀書風氣更加濃厚了,閱覽室裡,常是座無虛設,尤其是接近考試的時期,生意興隆,如不及早訂座,那只有吃『閉門羹』的份了」。 參考資料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刊,李道顯,〈往事如烟話當年〉,96期,第9版,頁1131。44級生。 師大校友月刊,楊士仁,〈憶母校圖書館〉,31週年校慶特刊,頁12。

行政大樓上的圖書館

尚未興建圖書館之前,圖書館的位置仍延續臺北高校時期的位置,為現在行政大樓三樓兩側,民國37年(西元1948年)接收東北大學圖書,數十萬冊的書籍,藏書空間已明顯不敷使用,41級校友林良想起當時:「圖書館,書多,地方小,地上堆滿了一堆堆完成編目過程的書,却沒有架子好放,在圖書館讀書,確實有坐在書堆裏的感覺」。後來在劉真院長的爭取下,民國40年(西元1951年)才在新校地蓋圖書館。 參考資料 師大校友月刊,陳威任,〈懷念母校〉,32週年校慶特刊,頁12-13。約66級生。 師大校友月刊,林良,〈鐘聲悠揚─往事十題〉,197期,頁12-13。 台灣省立師範大學校刊,程法彬(43級),〈母校巡禮〉,67期,頁948。

四六事件

民國38年(西元1949年)4月6日清晨,軍警大規模進入校園逮捕學生,當時的情況,39級校友洪貴己回憶:「清晨六點謝東閔院長、訓導主任陳蔡煉昌勸導學生交出鬧事的學生……結果大家都不願交出,於是警察、衛戍部隊包圍了師大宿舍,向空中開槍。學生以碗椅作抵抗,後來有一位學生被打的頭破血流,於是大家都躲到床底下,後來一個一個被捕,住校四百多學生通通被捕,起初集合在庭院,然後用卡車載送到營房裡」。除此之外,更多還未到校的學生,聽聞校內展開大規模逮捕時,紛紛離開臺北返鄉避難,直到通知登記學籍後,才陸續返校。 參考資料 師大校友月刊,洪貴己,〈為母校之發展而歡呼!〉,31週年校慶特刊,頁15。39級國文系。

袖珍的校園

中學生對大專院校的想像都是美好的,但是進入師院後往往都會改觀。尤其接收初期本校校地只有約6公頃,校園太小了,一進去就碰到牆壁那像是個大學?然而換個角度想想,校友胡德海回憶:「狹小的校園最大好處就是上課下課,不必多跑路,當上課預備鐘響起,即使你還在宿舍床上,也不必慌張,因為五分鐘的時間,足夠讓你跳下來,拿起書,比教授先一步衝到教室」。加上創校之初的師生人數不多,朝夕相處之下,校內師生彼此相互熟識關係融洽。 參考資料 師大校友月刊,胡德海,〈忘不了的母校〉,30週年校慶特刊,頁8。約57級生。陳威任,〈懷念母校〉,32週年校慶特刊,頁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