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票:伙食團與膳廳

飯票一方面代表早期師範學生取得教師資格有保障,工作有著落;同時意指早期的住宿生,由學生組織的伙食團,負責統一辦理學生的三餐,入伙的學生每月繳交伙食費,可以獲得的伙食券亦被稱為飯票,運作方式,43級校友謝雲飛回憶:「每人持票領菜,菜票像汽車月票,每月九十三格,分早中晚發菜」。

膳廳用餐的盛況,不用等到開飯時間,走廊上已排成長龍,有的端面盆,有的捧大碗,早到的人除了享有溫暖飯菜,福利是湯上的浮油與有限的肉片,被學生戲稱為「早吃早有油」。菜色部分,因早期資源匱乏,男生提供兩菜一湯,最常見的菜色有紅燒冬瓜、煮爛的花生、味噌湯、炒高麗菜等。女生因主食吃得少,每餐尚能享有一葷一素的副食。除此之外,早期的伙食團還經營「加菜」服務,販賣滷蛋、滷肉、滷豆腐乾等,成為學生課後犒賞自己的方式之一,這種伙食團制度約在民國63年(西元1974年)取消。

參考資料

  • 師大校友月刊,林良,〈鐘聲悠揚─往事十題〉,197期,頁12-13。
  • 何文琴,〈憶母校〉,197期,頁20。謝雲飛,〈回首三十年〉,221期,頁21-22。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