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分類:臺灣省立師範大學 的原始碼
←
分類:臺灣省立師範大學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本頁面僅限管理員進行變更。如您有任何意見,歡迎利用本頁之
討論
頁面進行編寫,我們會盡快回覆您。或可來信
ntnuhis@deps.ntnu.edu.tw
指教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1955年,教育部秉承總統蔣中正先生革新教育之指示及「師資第一,師範為先」之政策,建請改制臺灣省立師範學院為大學。消息一出,深獲輿論支持。同年6月5日正式奉准改制,成為臺灣第一所師範大學。改制後,校內分設教育、文、理三學院,共12學系,院長劉真榮膺校長之職。==培養中學優良師資,研究高深學問== 劉校長基於「培養中學優良師資,研究高深學問」之宗旨,延續師院時期之辦學原則,重視學風之培養;同時,以促進學術合作、提升學術水準及加強在職中學教師之輔導工作為發展重點。在任期間,一方面陸續增設社會教育學系、教育、國文、英語等研究所,以及華僑、新聞和童子軍教育等三年制專修科;另一方面,與美國亞洲協會、賓州大學合作,分別從事英語、家政之研究與教學。 1957年8月,劉校長榮調省教育廳長,教務長杜元載奉派繼任校長。杜校長持續推動國際學術合作計畫,並奉令成立夜間部及辦理中等學校在職教師之研習工作;同時,為配合中等教育之需求及加強教師之專業訓練,調整科系建制,分體育衛生教育系為體育、衛生教育兩系,史地系為歷史、地理兩系,理化系為物理、化學兩系。 1966年杜校長以健康情形欠佳請辭,由教育系教授孫亢曾接掌校政。孫校長基於「尊師、敬學、立教、宏規」四大辦學原則,對內提倡學術研究、鼓勵畢業生持續深造;對外則配合社會需求,致力於推廣教育工作。諸如工業教育系、家政教育系等均接受委託辦理各項技術人才訓練班;另為推廣視聽教育法,每年均在各地舉辦視聽教育研習會並發行專刊。 學術水準之提升有賴師資之充實。本校升格為大學之初,教職員編制未獲准擴充,教師數僅263名,嗣經劉、杜、孫三任校長積極爭取及延攬,迄1967年增為602名,其中,教授183名、副教授154名,兩者合計約佔教師總數的56%。 在劉真、杜元載、孫亢曾三位校長領導下,本校校務迅速發展,規模持續擴張,迨至1967年改制前夕,全校已有3學院、3研究所、16學系、2專修科及夜間部。此一時期,學生數由一千餘人增為近七千人,日、夜間部畢業生分別為8,554人、987人,其中,含碩士以上167人,對於中、高等教育人才之培育可謂貢獻卓著。較可惜者,此一時期,校地未能配合校務發展相應地擴張,校舍及教學設備仍有待充實和改進,成為日後掌篆者努力之重點。1967年,台北市改制為院轄市,配合行政制度之調整,本校奉准改制為國立。同年,省政府新設省立高雄師範學院。本校與高雄師院均為培育全國中等學校師資之機關。 <br> 撰寫人:謝明如 ---- {{師大百寶箱}} ==事件== *[[世銀貸款]] ==人物== *[[杜元載]] *[[孫亢曾]] [[Category:發展階段]]
此頁面包含以下模板:
模板:師大百寶箱
(
檢視原始碼
)(保護)
返回到
分類:臺灣省立師範大學
。
導航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分類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使用說明
數位校史館
師大精神
發展階段
校園風貌
典範人物
校園活動
社團活動
校務資訊
校園刊物
師大時光機
常見問題解答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