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臺灣省立師範學院

出自師大維基
跳轉到: 導覽搜尋
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建築外觀

草創時期

1946年6月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創立臺灣省立師範學院,為臺灣第一所培育中等師資的高等教育機構。戰後初期,行政長官公署本乎中國化政策展開教育之接收和改制工作,中學各科教師嚴重不足,亟待補充。為了培育具備中國文化素養之師資,行政長官公署原擬權宜設立文史專修班,但遭致輿論反彈,而於1946年4月宣布改為籌設師範學院,聘李季谷主持籌備工作,籌備委員會暫時假龍安街省立台北高級中學(原台北高等學校校地)辦公。同年6月5日,學校正式成立,借用台北高級中學部分校舍上課,李季谷獲聘為首任院長。1949年7月31日,台北高級中學停辦,遂將其校地和設備移交省立師範學院,其中部分教師轉入師院或其附屬中學任教。

開辦初期

師院開辦之初,為因應師資之需求,設有教育、國文、英語、史地、數學、理化、博物等7系,另設置四年制之公民訓育、國文、英語、史地、數學、理化、博物、體育、音樂等9個專修科,以及一年制專修班。其後,科系建制迭有更改而漸趨完備,學校運作漸次步入常軌。1948年6月李院長調任浙江省教育廳長,改由本省教育廳副廳長謝東閔接篆。當時國共內戰日漸激烈,社會動盪不安,1949年4月,師院因爆發「四六事件」而被迫停課,繼由劉真接任院長。

劉真校長

劉氏上任後,致力於整頓學風、健全制度、充實課程內容、延聘優良師資。尤其1949年底,中國大陸陷入共黨統治,不少鴻儒宿學隨中央政府來台,劉氏積極禮聘,劉季洪、梁實秋、溥心畬、楊亮功等名師均應聘任教,一時英賢群集,師資素質大為提升。同時,校地之擴充、圖書及儀器設備之添購等,亦皆有可觀之進展。 學生方面,設校之初以日本舊制中學畢業者居多數,其後,新制高中畢業者漸成主體。1949年大量的流亡學生來台,師院奉命盡力招收安置,翌年起,再接受回國升學之僑生,並配合國家之需要開辦「華僑師資專修科」,協助推展海外僑教事業。隨著學生數逐漸增加,為了建立優良學風,陶冶學生品格,劉院長特重生活訓育,先於1952年手訂「誠、正、勤、樸」院訓;1954年進而規定升降旗、早操、晚點名及校內外集合管理辦法,俾達成師範教育之使命,從而樹立勤樸篤實之校風。1955年,師院奉准改制為大學,1946~1955年間,師院共計培育畢業生1,082名,大多數長期在中等學校任教。其結果,不僅紓解「師資荒」問題,且有助於提升中學教師之素質,師院成為戰後臺灣中等教育師資重要的搖籃。改制後,學校之組織、師資及設備均在既有基礎上持續發展,而成為師資培育與學術研究兼備的高等教育機構。

撰寫人:謝明如


本文出自師大百寶箱,如您欲修正相關內容,請您來信[[1]]ntnuhis@ntnu.edu.tw說明,我們會在未來再版時彙整相關意見供師長參考修正。

事件

人物

「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分類中的頁面

此分類有 6 個頁面,以下列出了 6 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