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白水

馬白水,〈俯瞰森林草原湖〉,63x125cm,1998

生平

馬白水(1909~2003)本名馬士香,私塾取號德馨,1909年出生於東北遼寧本溪山城溝。1929年遼寧省立師範專修科畢業後,以號為名。1948年更名馬泉,復因不習慣單名,拆泉為白水;他認為水象徵活潑、流動不息。

馬氏的藝術養成無固定老師,師專三年得自素描教師孫雨珊、水彩教師李子庥與國畫教師邱壑的鼓勵與啟發。1929年任教於省立東豐新制師範,因日本侵華戰爭而逃亡北平,執教中學美術。鮮為人知的是,他曾負責教授音樂課程,學生有名音樂家李大中。

1942年被迫辭去教職,專心從事繪畫。1948年自薦於上海推出水彩畫個展受到畫壇注目,同年來台旅行寫生,於臺北中山堂舉行「馬白水旅行寫生個展」。受莫大元教授邀約至台灣省立師範學院(台灣師大前身)藝術系演講,在學生好評下聯名遴請,轟動一時。任教二十七年於1975年退休。

馬教授教學首重思想概念,次重技法演示,最後觀摩互評;故先講構圖與色彩等理論,再親自示範,待學生完成作品更逐一巡視、予以改正。從靜物、人物、風景逐漸開展題材,重自然觀察與取捨,自創口訣與圖解,第一批學生中包括大師級水彩畫家李坤培、劉文瑋等。1962年起赴國外旅行寫生,足跡與展覽遍及歐、美、亞洲各地,享譽國際畫壇。退休後定居紐約講學、創作。

創作特色

馬白水除作水彩畫,曾研究國畫、油彩十餘載,其創作主要特色乃以西方色彩學元素以中國筆墨的濃淡溼燥表現於宣紙,將東西方的媒材與創作表現揉合,且重留白,謂之「彩墨」。 早期作品畫幅不大,筆觸平實細膩,用色俐落,畫面明亮。1950年左右筆法臻於純熟,能捕捉瞬間的浮光掠影。1960年開始大量運用主觀的線條與色塊,以毛筆、宣紙與水彩顏料來創作富有墨韻的水彩畫,受到野獸派補色概念的啟示,畫風正式步入至「彩墨畫時期」;1970年後進入寫意造境歷程,打破西方線性透視,將寫生的技法轉化為內心世界的營造,於國畫長卷重新安排物象與比例,達成特殊而動人的情趣。 馬白水教授一生遷徙流離卻創作不輟、富強烈藝術使命,提倡中西古今融會貫通,自言其一生創作有三程序:描寫形象、表現個性、創造思想。對台灣水彩畫的教學與推廣影響卓著;主要弟子中佼佼者如王哲雄、王秀雄、白景瑞、李焜培、傅申、席慕蓉、謝里法、羅慧明、劉國松、劉煥獻等,稱之國內的水彩導師實至名歸。
撰寫人:黃慕怡


本文出自師大百寶箱,如您欲修正相關內容,請您來信[[1]]ntnuhis@ntnu.edu.tw說明,我們會在未來再版時彙整相關意見供師長參考修正。

最後修訂於2015年1月20日 (星期二)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