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國家文藝獎得主
國家文藝獎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於1997年起設置,設立之宗旨為「獎勵具有卓越性與累積性成就,且近年持續創作之傑出藝文工作者」,著重藝術創作或演出之專業性及其持續性,分為文學、美術、音樂、舞蹈、戲劇、建築、電影七類。本校為國內藝術教育之先驅,歷年來,教授師生在藝術領域卓越超群,貢獻。截至2011年台師大的教授與校友中,共有11位榮獲國家文藝獎殊榮。
年本校教授校友國家文藝獎得獎名單
屆別 | 年份 | 得獎姓名 | 類別 | 與師大的關係 |
---|---|---|---|---|
第一屆 | 1997 | 鄭善禧 | 美術類 | 藝術系校友(49級)、教授 |
第二屆 | 1998 | 廖修平 | 美術類 | 藝術系校友(48級)、講座教授 |
盧炎 | 音樂類 | 音樂系校友(42級) | ||
劉紹爐 | 舞蹈類 | 體育系校友 | ||
第七屆 | 2003 | 陳慧坤 | 美術類 | 美術系教授 |
潘皇龍 | 音樂類 | 音樂系(60級) | ||
第八屆 | 2004 | 林亨泰 | 詩人 | |
蕭泰然 | 作曲家 | 音樂系校友、教授 | ||
第十一屆 | 2007 | 林磐聳 | 設計家 | 美術系校友、教授、副校長 |
第十二屆 | 2008 | 劉國松 | 畫家 | 藝術系校友(44級) |
第十五屆 | 2011 | 曾道雄 | 歌劇藝術家 | 教授 |
第一屆(1997年)獲獎者為美術類的鄭善禧先生,1960年畢業於師範大學藝術系並1977年起任教於師大美術系。作品拙中見巧,設色大膽,與靈動的墨線結合成獨特的表現風格;藝術成就卓越,影響深遠。
第二屆(1998年)共有三位獲獎,分別為美術類的廖修平,1959年畢業於師大藝術系,其後於日本、法國和美國深造,並於1973-1975年、2002-2003年、2009年至今於本校授課,為台灣當代國際級版畫家。音樂類的盧炎,畢業於師大音樂系,其作品之內涵極具開創性,且能呈現中國文人情操及個人之澹泊氣質。在美學思想上涵蓋東西文化之精髓,有極高的藝術成就。舞蹈類的劉紹爐,畢業於師大體育系,劉紹爐先生三十年來專注於舞蹈創作、展演、推廣,卓然有成。1984年創辦「光環舞集」,十四年來作品豐沛,近年發展出獨特的無阻力新肢體語彙,開創舞蹈新視野,對提升國內舞蹈文化,貢獻良多。
第七屆(2003年)有兩位獲獎者,一位為美術類的陳慧坤,陳慧坤於師大美術系任職30年(1947年起受聘,至1977年退休),作育英才無數,作品融合中西繪畫媒材與技法,對於光影與色彩有獨到的詮釋,以實驗精神建立具有開創性之風格,對台灣美術教育發展有具體的歷史貢獻。第二位為音樂類的潘皇龍,畢業於音樂學系60級,潘皇龍教授長期堅持創作,熔鑄傳統與現代,深具前瞻性與啟發性,質量俱佳,並在國際交流上著有成績。
第八屆(2004年)有兩位獲獎者,一位為詩人林亨泰,畢業於省立台灣師範學院(台師大的前身),林亨泰具有詩人和文學評論家的雙重身分,他的詩作與評論充滿對人類和土地的關懷,他「始於批判」、「走過現代」、「定位本土」的創作歷程,正是台灣現代詩史的縮影。另一位獲獎者為作曲家蕭泰然,蕭泰然畢業於師大音樂系52級,作品展現對鄉土的熱愛,成功地融合了浪漫派樂風與台灣民間音樂,並具國際宏觀視野;畢生為音樂嘔心瀝血,克服病魔持續創作,其毅力與執著,足堪典範。
第十一屆(2007年)獲獎者為設計家林磐聳教授,畢業於師大美術系與師大美術研究所,並任職於師大美術系的教授。推動台灣意象的建立,為台灣視覺設計領域的代表者;致力開拓台灣與國際設計交流的平台,影響華人地區海報設計運動,為近年台灣設計走入國際舞台的推手。
第十二屆(2008年)獲獎者為畫家劉國松,劉國松畢業於師大美術系44級,長期對現代水墨畫的努力創作和貢獻,成績卓越,影響深遠,是台灣美術界重要藝術家;在六零年代,以革命性的主張,參與「台灣現代繪畫運動」,對戰後台灣美術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第十五屆(2011年)獲獎者為歌劇藝術家曾道雄,畢業於師大音樂系55級,並曾於師大音樂系擔任系主任及研究所所長。集演出、指揮、導演、編劇、作曲與製作等歌劇藝術於一身,成績斐然;培育後學,深具貢獻;歌劇展演創作活動遍及海內外,推廣工作有成效;促進文化交流,具國際影響力。
( 撰稿人:林利真 )
本文出自師大百寶箱,如您欲修正相關內容,請您來信[[1]]ntnuhis@ntnu.edu.tw說明,我們會在未來再版時彙整相關意見供師長參考修正。
此分類目前未包含頁面或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