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級中心-國語教學中心

出自師大維基
在2015年6月7日 (日) 11:40由WebAdmin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覽搜尋

在過去的傳統上,各國研究漢學的學生若想深造,都要到中國大陸,拜師求學,研讀文獻。當時的教學著重於書面文字,以研究為重,口語相對不受重視,只能在日常生活中習得。

創辦初期

民國三十八年大陸淪陷之後,西方學生失去了這個學習的管道;許多國外大學與政府機構,也亟需學有專精的中國研究學者。有鑑於此,美國康乃爾大學展開計畫,由謝迪克教授(Prof. Harold Shadick)主持,福特基金會出資,從美國七所知名大學,甄選優秀漢學研究生,送到臺灣學習中文。第一批獲選來臺的五位學生,包括李豪偉(Howard Levy)、賀理查(Rich­ard Howard)、葛麟(Donald Gillen)、丁愛博(Albert Dien)、石清照(Catherine Stevens)等五位。

這些學生在四十五年抵台,透過福特基金會與中華民國教育部的安排,進入師大(當時稱台灣省立師範大學)上課。文學院院長梁實秋教授負責籌畫課程,設置了國語教學中心,並請王壽康教授為首任主任。王主任指派當時校內各系國語標準的優秀學生---包括盛靜恆、袁乃瑛、李鍌、周慧強、田欣然等---為這些美國學生授課,自此展開了師大國語中心的歷史。

知名校友

雖然創業維艱,但是在老師與同仁篳路藍縷、認真教學、語言與文化兼具的薪傳和努力下,國語中心逐漸成為師大在海外的聲譽指標。國外人士,不論是在學術研究(哈佛大學文理學院院長柯偉林 William Kirby、柏克萊加州大學系主任奚如谷 Steven West、劍橋大學教授麥大維David McLullan)、政治外交(國家領袖-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澳洲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州 長-美國猶他州長洪博培Jon Huntsman、州務卿-加州州務卿江月桂 March Fong Eu)、乃至工商企業、新聞傳播、文化藝術各界,凡是中文程度高的,許多都曾經在國語中心學習,他們不但是認同師大的校友,也是在海外為中華民國發聲的真誠友人。

在這樣的成就下,民國六十六年師大第104次行政會議中,正式通過將國語中心定位為學校一級單位。其後,教育部鑒於國際中文教學的發展願景、前瞻與需要,以及國語中心的特殊績效,與卓越的國際貢獻,特補助專款三億元興建博愛樓(地上十層、地下兩層),八十三年落成啟用。該大樓原規劃由國語中心專用,但後來為配合學校整體發展,陸續被迫將半數樓層空間撥借其他單位使用,發展仍受極大侷限。

現況

現在國語中心有兼任教師一百餘人,還有來自七十多國的一千七百位學生,規模在全球華語教學單位中位居前茅,比喻為小型聯合國也不為過。更重要的是,國語中心除了招生授課,更以全球正統中文守護者自許,肩負起一般語言學校無法顧及的研發推廣任務,力求提升華語教學的層次。在課程教學上,規劃與國際接軌的語言課程架構;在教材研發上,開發了多項紙本與數位教材,並且積極籌備網路華語課程;在文化研習活動上,開創了多采多姿的文化活動及短期班次;在學生輔導上,也建立機制,提供學生校內外生活的協助。

現在,華語教學受到的重視已非五十七年前所能想像,也有不少人散播「華語熱」迷思,以圖滿足牟利的目的;但國語中心仍堅持「推廣中文教學、傳播中華文化、增進國際交流」的宗旨,懷著「正統中文、歷久彌新」(We teach the oldest/traditional modern language)的理想與使命感,努力不懈。
撰寫人:周中天


本文出自師大百寶箱,如您欲修正相關內容,請您來信[[1]]ntnuhis@ntnu.edu.tw說明,我們會在未來再版時彙整相關意見供師長參考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