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大樓: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新頁面: thumb ==歷...) |
(沒有差異)
|
2014年12月29日 (一) 10:47的修訂版本
歷史沿革
普字樓(普通教室)是高等學校首先完成的建物設施。於1926年(大正15年)3月二層樓的普通教室及磚造生徒控所同時落成,樓層為長條形的二層樓、平屋頂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合磚牆體構造之建築(加強磚造),一、二樓共十六間教室,分別提供尋常科及高等科學生上課用途,增建後的普通教室屋頂為斜屋頂,屋頂瓦鋪設日式黑瓦,牆體外觀仍維持舊有風格,以清水磚結合洗石子之裝修表現。目前為本校部分行政單位與教學單位混合使用。
普字樓(普通教室)留給多少師大校友上課的回憶,教室外的婆娑樹影中更有許多的青春悸動,迄今(2012)已經過86年的歲月,依然優雅挺立。由於其深具歷史意義,2003年8月21日經臺北市政府公告為市定古蹟,為本校四棟古蹟建築-「臺北市市定古蹟臺灣師範大學原高等學校校舍」之一,乃本校珍貴文化資產。
建築特色
普字樓建物構材為清水磚露明,表面再以洗石子裝修於假柱、線腳、飾帶、窗扇及門扇周邊。窗扇原為木作的上下推拉窗,教室空間為灰泥牆、木作天花板、水泥砂漿地板粉光,內部並設有黑板、木製課桌椅等。普通教室與其後完工的生徒控所、理科教室、本館之間並有鋼筋混凝土渡廊銜接,中央門廊通過渡廊與行政大樓中央門廊銜接。
普通教室於1954年加建三樓教室空間,作為藝術系的素描教室及美術教室;新增建三樓部分仍延續原有建物外觀,以清水磚露明為外牆,結合洗石子裝修,洗石子裝修位於原有扶壁柱、窗臺周邊、飾帶等部位,仍延續原始建物之紅灰相間之色調;但增建後的屋頂改為兩坡水斜屋頂,與建物原貌風格迥異,新作斜屋頂覆蓋黑瓦,內部屋架為木屋架。藝術教室內為符合作畫、素描及展示的特殊空間需求,走廊及教室內部均以木構架抬高,表面鋪設木地板,配合東西兩側木作樓梯,形成藝術系(師大藝術系為師大美術系前身)獨特的空間氛圍。《藝術行過台北》一書曾載錄一段普通大樓的描述:「…長廊一側約莫八間教室,前段是國畫教室,後段是西畫教室,外加一間辦公室及一間圖書室;舊建築的地面為木地板,包括扶梯都是實心木板,舉步或是上樓時,腳底都會發出咚咚的清脆聲響…。
撰寫人:游政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