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徽: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新頁面: thumb ==師院時期== 民國35年台灣省立師範學院時期所使用的校徽為深藍底色,形狀為倒等邊三角形,校徽中間以...) |
|||
(由1名用戶作出的2個中途修訂版本未被顯示) | |||
第 8 行: | 第 8 行: | ||
<br> | <br> | ||
(撰稿人:蔡沛容) | (撰稿人:蔡沛容) | ||
− | [[ | + | [[Category:師大精神]] |
+ | ---- | ||
+ | {{師大百寶箱}} |
2015年6月7日 (日) 13:13的最新修訂版本
師院時期
民國35年台灣省立師範學院時期所使用的校徽為深藍底色,形狀為倒等邊三角形,校徽中間以白線勾描出圓形的“台”字樣,最中間印有石綠色邊框的POP字體「師院」二字。
臺灣省立師範大學時期
民國44年臺灣省立師範大學時期,改制初期校徽圖案上之字體只由「師院」改成「師大」兩字。民國45年後才進一步更改成:形狀為倒等邊三角形,底色為寶藍色,上頭有白框描繪的台灣國土形狀:包含金門、綠島、蘭嶼。中間印有以隸書書寫之石綠色邊框的「師大」二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時期
民國62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時期,底圖為寶藍色,圖案由原本倒等邊三角形改為圓形,採用結合六個木鐸(藝)排成環形為圖案主體,象徵齊頭並進、同心協力、共臻教育止於至善之境。用色采青天白日相同之色調,顯示從事教育聖職者須具有光明磊落之胸襟,圖案中央為白色的「師大」二字,以及黃色「台字」代表台師大的簡稱。全部構圖呈現有如一欣欣向榮、盛開之花朵。以六個木鐸排成環形的另層意義,象徵傳承六藝之學,以培養完整的人才。而木鐸則有繼承孔子「天將以夫子為木鐸」的精神。六藝是中國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也泛指中國古代高等教育的學科總稱。六藝有兩種含義,即《周禮》中的古六藝和孔子提出的春秋以後的六藝。《周禮》中的六藝是西周之前貴族教育的六個學科:禮、樂、射、御、書、數。 其中禮類似今日德育教育 分五禮(吉、凶、賓、軍、嘉);樂分六樂(雲門、大咸、大韶、大夏、大鑊、大武); 射指射箭技術 分五射(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御駕駛馬車的技術 有五御(鳴和鸞、逐水曲、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書為文學有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數為算術與數論知識有九數。
(撰稿人:蔡沛容)
本文出自師大百寶箱,如您欲修正相關內容,請您來信[[1]]ntnuhis@ntnu.edu.tw說明,我們會在未來再版時彙整相關意見供師長參考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