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大樓: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由1名用戶作出的一個中途修訂版本未被顯示) | |||
第 10 行: | 第 10 行: | ||
依照《臺灣建築會誌》記載,總督府營繕課技師井手薰所設計的本館,在外觀風格上採用「近世歌德」(近世ゴシツク),造型上援引了「四葉飾」、「扶壁柱」、「塔樓」、「衛塔」、「山牆」、「尖栱窗(門)扇」等元素,形成風格強烈的外觀表現。本館建物量體呈現橫向長條之造型,正中央為突出於建築量體的塔樓,塔樓頂部以高於女兒牆的山牆樓彰顯對稱莊嚴之形象。兩側翼棟末稍隅樓亦突出成為衛塔形式,立面部分以假柱強調柱位,假柱尺寸較真正的結構柱大許多,在屋身及柱身轉角處以洗石子模仿西方建築角隅石,凸顯穩固、厚重的形象;本建物外觀使用了水平方向之洗石子飾帶、簷口飾帶及分段線腳,在建物強烈的垂直感中,添加了水平的流暢及穩定感。 | 依照《臺灣建築會誌》記載,總督府營繕課技師井手薰所設計的本館,在外觀風格上採用「近世歌德」(近世ゴシツク),造型上援引了「四葉飾」、「扶壁柱」、「塔樓」、「衛塔」、「山牆」、「尖栱窗(門)扇」等元素,形成風格強烈的外觀表現。本館建物量體呈現橫向長條之造型,正中央為突出於建築量體的塔樓,塔樓頂部以高於女兒牆的山牆樓彰顯對稱莊嚴之形象。兩側翼棟末稍隅樓亦突出成為衛塔形式,立面部分以假柱強調柱位,假柱尺寸較真正的結構柱大許多,在屋身及柱身轉角處以洗石子模仿西方建築角隅石,凸顯穩固、厚重的形象;本建物外觀使用了水平方向之洗石子飾帶、簷口飾帶及分段線腳,在建物強烈的垂直感中,添加了水平的流暢及穩定感。 | ||
<br>撰寫人:游政龍 | <br>撰寫人:游政龍 | ||
− | [[Category: | + | [[Category:校園建築]] |
---- | ---- | ||
{{師大百寶箱}} | {{師大百寶箱}} |
2015年6月7日 (日) 11:45的最新修訂版本
歷史沿革
本校「行政大樓」為日治時期「臺北高等學校」之「本館」,於1927年(昭和2年)4月20日起造,1928年11月9日竣工,由臺灣總督官房營繕課負責設計監督,樓層為中央三層樓,兩側翼為二層樓,內部空間主要包含校長室、會議室、行政辦公室、圖書閱覽室、與特殊教室等。
1946年本校創立(改制前之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承襲自臺北高等學校的校園設施,隨著師院蓬勃發展之下,原高等學校設施日漸不敷使用;1957年6月「行政大樓」兩翼部位之頂樓加建為三樓,作為教室使用,此項工程由修澤蘭建築師擔任設計監造,梯山營造廠負責施工,新作樓層以原二樓樓頂為樓地板,加設鋼筋混凝土構造的外牆牆體、隔間牆、木構造屋架、以及瓦作屋頂,外觀上則仿造原來風格,以洗石子搭配溝面磚作裝修。室內並以木構架抬高,表面鋪設木地板,新增的三樓空間,提供國文研究所使用。 行政大樓迄今(2012)已歷經85年歲月,風華依舊,隨著學校發展自師院、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皆為本校行政決策中心所在,更因其深具歷史意義,2003年8月21日經臺北市政府公告為市定古蹟,為本校四棟古蹟建築-「臺北市市定古蹟臺灣師範大學原高等學校校舍」之一,乃本校珍貴文化資產。
建築特色
本館在室內與室外運用了相當豐富的裝修,包含外部牆體以洗石子及溝槽磚,溝槽磚採用北投窯業株式會社盛產的溝槽磚作為裝修材料,表面帶有十八道直線溝槽,色澤呈暗紅色;入口及窗臺則以洗石子裝修;室內部分天花板、內牆牆面、柱頭雕塑等部位以灰泥裝修,柱頭雕塑仿西洋式柱頭,表現出極高的藝術價值。此外一樓大廳、二樓及三樓廣間以磨石子石板材裝修臺度,會議室、校長室的臺度則以扁柏作裝修,表面並作出雕塑,室內的燈具、天花木作雕塑相當講究,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依照《臺灣建築會誌》記載,總督府營繕課技師井手薰所設計的本館,在外觀風格上採用「近世歌德」(近世ゴシツク),造型上援引了「四葉飾」、「扶壁柱」、「塔樓」、「衛塔」、「山牆」、「尖栱窗(門)扇」等元素,形成風格強烈的外觀表現。本館建物量體呈現橫向長條之造型,正中央為突出於建築量體的塔樓,塔樓頂部以高於女兒牆的山牆樓彰顯對稱莊嚴之形象。兩側翼棟末稍隅樓亦突出成為衛塔形式,立面部分以假柱強調柱位,假柱尺寸較真正的結構柱大許多,在屋身及柱身轉角處以洗石子模仿西方建築角隅石,凸顯穩固、厚重的形象;本建物外觀使用了水平方向之洗石子飾帶、簷口飾帶及分段線腳,在建物強烈的垂直感中,添加了水平的流暢及穩定感。
撰寫人:游政龍
本文出自師大百寶箱,如您欲修正相關內容,請您來信[[1]]ntnuhis@ntnu.edu.tw說明,我們會在未來再版時彙整相關意見供師長參考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