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與僑教學院: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新頁面: thumb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成立之起源,應溯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以下簡稱臺師大...) |
|||
(由1名用戶作出的2個中途修訂版本未被顯示) | |||
第 15 行: | 第 15 行: | ||
臺師大與僑大合併後,在結合僑大50餘年的僑教實務經驗及臺師大的理論研究基礎下,成立華語文學科、外語學科、人文社會學科及數理學科,負責輔導「僑生先修部」的僑生大學先修教育。 | 臺師大與僑大合併後,在結合僑大50餘年的僑教實務經驗及臺師大的理論研究基礎下,成立華語文學科、外語學科、人文社會學科及數理學科,負責輔導「僑生先修部」的僑生大學先修教育。 | ||
<br>撰寫人:羅 瑰 | <br>撰寫人:羅 瑰 | ||
− | [[ | + | [[Category:學術單位]] |
+ | |||
+ | ---- | ||
+ | {{師大百寶箱}} |
2015年6月7日 (日) 11:37的最新修訂版本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成立之起源,應溯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以下簡稱臺師大)為尋求轉型成國際級一流學府而與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以下簡稱僑大)進行整合,並於公元2006年3月22日正式合併。當時兩校整合的共同願景有三:一是擴大學校規模,成為多校區、多學系、多學門,人文與科技兼具之綜合研究型大學。二是加強國際化程度,致力成為亞洲前端、國際知名的一流大學。三是強化僑教功能,成為我國推展僑教之教學研究及進修中心。
系所流變
基於以上之願景,為兼顧國際化與加強僑教兩項功能,故兩校合併後,除將原來之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改設為臺師大「僑生先修部」外,並於公元2006年8月在臺師大林口校區(即原僑大校地)增設「國際與僑教學院」。學院成立之初,除將原僑大各類師資依據專業整合成華語文學科、外語學科、人文社會學科、數理學科等四學科外,為求建立華語文教學研究的一貫體系,乃將原隸屬於臺師大文學院的華語文教學研究所(成立於公元1995年)改隸國際與僑教學院,此外還新設應用華語文學系及國際華語與文化學系招收大學部學生,以形成華語文教學之完整體系。另外,為掌握全球化及全球在地化之趨勢,更新設東亞學系及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2009年8月起,更將國際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成立於公元2003年)由科技學院改隸國際與僑教學院。2011年為發揮經濟效益以強化師資及教學研究能量,復將應用華語文學系、國際華語與文化學系及華語文教學研究所整合成應用華語文學系(含大學部及碩士班)及華語文教學系(含大學部及碩、博士班),並預計於2012年正式合併。
本學院位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林口校區,校園內綠樹成蔭、芳草如茵,廣達23.6公頃的校園內,綠地面積高達43%,此外還有人工湖、蓮花池及中庭花園,湖光山色,景色怡人,是教學、研究的好地方。
發展重點
建構華語文教學的完整體系
為達成此目標,設有應用華語文學系及華語文教學系,除了完整的博、碩、學士班外,還設有華語師資研習班及境外碩士專班,不僅在華語文教學研究領域形成一個一貫而完整的體系,還將相關領域與海外華人文化與僑教領域相結合,以擴大華語文在全球之影響力。
掌握全球化人力需求
在全球化的潮流下,國際人力資源的開發與拓展日趨重要,故成立國際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本所學生來源除本地生外,更遍布美、加、俄、日、泰、菲、匈牙利、捷克等全球五大洲各個國家。
前瞻區域化研究
在全球在地化「立足區域、放眼全球」的思維下,區域研究已是繼全球化研究後另一研究重點,其中東亞在中國熱的影響下蓄勢待發,而歐洲則由於歐盟成立之故,已居全球關鍵地位,故本院設立東亞學系及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以順應世界潮流。
發展理論與實務並重的僑教重鎮
臺師大與僑大合併後,在結合僑大50餘年的僑教實務經驗及臺師大的理論研究基礎下,成立華語文學科、外語學科、人文社會學科及數理學科,負責輔導「僑生先修部」的僑生大學先修教育。
撰寫人:羅 瑰
本文出自師大百寶箱,如您欲修正相關內容,請您來信[[1]]ntnuhis@ntnu.edu.tw說明,我們會在未來再版時彙整相關意見供師長參考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