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廖繼春 的原始碼
←
廖繼春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本頁面僅限管理員進行變更。如您有任何意見,歡迎利用本頁之
討論
頁面進行編寫,我們會盡快回覆您。或可來信
ntnuhis@deps.ntnu.edu.tw
指教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image:image60.jpeg|廖繼春,<有香蕉樹的庭院>,1928|thumb]] ==生平== 1902出生於葫蘆墩圳寮,十六歲那年考入國語學校,據其所言,就讀國語學校的第二年在新公園第一次見人畫油畫,便向日本訂購講義、材料學油畫,開始學習繪畫。二十歲畢業於台北師範學校,分發至母校豐原公學校;二十一歲那年到台北正式學習素描,為留日作準備,次年乘船赴日,與陳澄波同船並同時考取東京美校圖畫師範科。二十五歲(1927)東京美校畢業返台,受聘台南長老教會中學校教員。並在第一屆台展中以裸女、靜物獲得特選的成績,同年加入赤島社。1928年以《有香蕉樹的庭院》入選帝展; 1931年《有椰子樹的風景》入選第十二回帝展,1932年與陳進受聘為第六屆台展審查員。 在藝術作外,廖繼春亦著力於藝術社團與藝術教育等活動,如1934年與原赤島社成員成立台陽美術協會;並在1946年任教台中師範學校、1947年受聘於台灣省立師範學院,同時,廖繼春先生對於學生的教育不僅著力於技法上的精進,像是其對學生的鼓勵,也造就了五月畫會。1973年廖繼春自台灣師範大學退休,1976年2月因肺氣腫病逝,享年七十四歲,同年5月於歷史博物館舉辦「廖繼春遺作展」,作品共120件。 ==創作風格== 廖繼春的創作風格通常可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為印象派期,時間約在1924~1927年於東京美校留學時。此時期以學院派技法為基礎,有限度地融進印象派的特徵,呈現一種構圖嚴謹但光線的表現法是印象派的曖昧畫風。 第二時期則始自廖繼春畢業後,日本畫壇的趨勢亦影響台灣畫壇;其畫風由印象派到後期印象派,既而進入獨特風格之野獸派。1931年《有椰子樹的風景》屬於後期印象派與野獸派轉捩點,變了型的自然形象以及富台灣地方色彩的紅與綠對比色調,成為畢生主要風格。 第三時期廖繼春從抽象派汲取養分,廖繼春在抽象表現主義之影響下,以自由自在的作畫行為與抽象色彩,做出強烈感動人心的作品。他認為「現代畫的問題,並不是抽象或具象,最緊要的是在於藝術作品是否真有內容與表現性,能予人美的感受。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好畫,不是規定著要某一種形式的畫。」廖繼春是一位敏於色感、善於調色的高手,其靈感的成長與茁壯乃基於鄉土生活的孕育培養、自然環境的薰陶,表現了臺灣亞熱帶的氣候與景象。為台灣藝術注入了嶄新的表現形態與更多可能性,因其在教育上的貢獻,也使台灣的藝術在對西方抽象表現的回應上有了更多的風貌。 <br>撰寫人:胡櫨文 [[Category:師大大師]] ---- {{師大百寶箱}}
此頁面包含以下模板:
模板:師大百寶箱
(
檢視原始碼
)(保護)
返回到
廖繼春
。
導航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使用說明
數位校史館
師大精神
發展階段
校園風貌
典範人物
校園活動
社團活動
校務資訊
校園刊物
師大時光機
常見問題解答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