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四六事件 的原始碼
←
四六事件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本頁面僅限管理員進行變更。如您有任何意見,歡迎利用本頁之
討論
頁面進行編寫,我們會盡快回覆您。或可來信
ntnuhis@deps.ntnu.edu.tw
指教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Image:image30.jpeg|四六事件公函|thumb]] 1949年4月6日清晨,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派遣軍警進入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及國立臺灣大學,逮捕涉嫌「張貼標語,散發傳單,煽惑人心,擾亂秩序,妨害治安,搗毀公署,私擅拘禁執行公務之人員,居心叵測」之學生。此乃戰後軍警直接進入校園逮捕學生之首例,可稱為校園白色恐怖之濫觴,亦被視為戰後臺灣學運之指標,史稱「四六事件」。 ==起因== 戰後初年,臺灣社會動盪不安,經濟困頓,加以自由思潮之激盪,關懷現實的學生乃透過社團、學生會等自治組織,以發文宣、貼標語、遊行、演說等方式批判政府施政之缺失,而共產黨之職業學生則趁機鼓動學潮以擴大事端。是年3月20日晚間9時許,臺大法學院一年級學生何景岳和師院博物系學生李元勳共乘一輛腳踏車,行經台北大安橋附近時,被警員以違反交通規則取締,雙方爆發衝突,兩名學生被毆打、扭送至第四分局。 ==學生抗爭== 兩校學生獲悉此事,乃集結數百人包圍該局,提出釋放何、李兩人、嚴懲肇事者、賠償醫藥費、警察局長出面道歉等要求,揭開事件之序幕;翌日上午,進而以遊行活動擴大民眾視聽,並要求局長登報保證不再發生類似情事。途中,為軍警特務視為共黨傳聲筒之臺大「麥浪歌詠隊」亦加入聲援,並高唱中國大陸之學運歌曲及口號。其後,學生上述要求雖獲局長劉監烈同意,惟學生與軍警之對立並未消解。3月29日,臺大、師院及台北中等以上學校之學生自治會聯合舉辦慶祝青年節營火晚會,會中決議成立全省性學生聯合會,俾團結學生力量,迫使政府當局改善現狀。4月1日,甫自南京返台的省主席陳誠唯恐事件效應影響臺灣社會秩序,乃命副總司令彭孟緝清查主謀,並於4月5日進行逮捕。是日上午,師院及臺大同時接獲要求配合逮捕「共黨職業學生」之公文,列名者計有師院學生6人、臺大學生14人(另一說為21人),大多係學生自治會之主要幹部。未料事跡敗露,兩校學生不肯交人,並各自堅守宿舍與軍警對峙,迨至6日上午,軍警以優勢警力和武器衝破防線,大肆搜捕反抗學生,被捕者多達兩百餘人,惟名列「黑名單」者大多順利逃往中國大陸。 ==後續== 事件發生後,師院院長謝東閔堅辭院長一職,陳誠改派立法委員劉真接任。6日起,師院依省府要求暫時停課,聽候整頓,學生一律重行登記以待復課;8日,在省政府督導下成立「整頓學風委員會」,制訂「學生甄審辦法」及「學籍重行登記辦法」,重新審核學生資格;29日正式復課,學生被除名者多達36人。其後,師院強化訓育管理,校風漸由自由開放轉趨保守。臺大則因不受省政府管轄,未遭「停課整頓」,惟其後學生社團活動亦大受限制,自主性活動轉趨沈寂,反共教育深入校園,學術自由深受干預,社會言論自由之風氣頓失,顯示此一事件影響臺灣教育與學術發展至深且巨。撰寫人:謝明如 [[Category:臺灣省立師範學院]] ---- {{師大百寶箱}}
此頁面包含以下模板:
模板:師大百寶箱
(
檢視原始碼
)(保護)
返回到
四六事件
。
導航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使用說明
數位校史館
師大精神
發展階段
校園風貌
典範人物
校園活動
社團活動
校務資訊
校園刊物
師大時光機
常見問題解答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