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校鐘 的原始碼
←
校鐘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本頁面僅限管理員進行變更。如您有任何意見,歡迎利用本頁之
討論
頁面進行編寫,我們會盡快回覆您。或可來信
ntnuhis@deps.ntnu.edu.tw
指教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師大校鐘== 師大校鐘,是一口已有八十幾年歷史的老鐘,原係日治臺北高等學校的校鐘。1925年5月26日,日本留美學者三澤糾(東京帝大畢業、美國克拉克大學哲學博士)就任臺北高等學校第二任校長。上任之後,無日不為古亭町的新建校舍而奔忙。四年任內,相繼完成: 1、普通教室(今二進普字樓,1926.3.20竣工)2、生徒控所(今文薈廳,1926.3.31竣工)3、理化教室(1927.5.10竣工)4、本館(今行政大樓,1928.11.9竣工)5、體育館(1928.12.27竣工)6、講堂(今禮堂,1929.6.30竣工)7、寄宿舍(七星竂宿舍,1929.6.30竣工)8、游泳池(1929.10.25竣工) 在1929年10月26日舉行「臺北高等學校校舍落成典禮」的那個月初(10月1日),三澤校長自美國農場購回兩口不同凡響的名鐘(現僅存其一,另一下落不明),架設於本館三樓頂右後方,穿洞垂繩至底樓,由工友拉繩使鐘錘敲響大鐘,作為學校的校鐘。 ==自由自治== 三澤校長治校,倡導「自由」與「自治」,無論是課業方面或者參加活動,學生都可依個人意願和興趣,校方絕少干預,如此,培養了獨立自主、自制的能力。學校鼓勵學生課餘多讀書,愈寬廣愈好。有兩、三年的時間,讓學子盡情涉獵本科以外的各類書籍,對學子思想的成熟、人生視野的開拓、人格品德的塑造,產生莫大的影響。三澤校長在高校樹立自由、開放的學風,形成高校特立的傳統。而他自美國購得的名鐘,上下課鐘聲一響,不但清脆悅耳,更是餘韻動人,喚醒學子士氣,高校生視之為「自由之鐘」,凡在高校念過書的人,對此鐘聲,畢生難忘。1929年11月,三澤糾離任,全校學生捐款塑造三澤糾先生銅像,豎立於校園一隅,連同三樓頂的校鐘,並為臺北高校自由精神之象徵。 ==戰後== 戰後,臺灣行政長官公署在臺北高等學校原址,成立省立師範學院(今臺師大前身),沿用臺北高等學校圖書儀器設備和所有校舍,架在本館三樓的「自由之鐘」,也承襲沿用下來。工友楊明元先生,負責敲鐘,悠揚鐘聲,遠及新生、羅斯福路,乃至公館、螢橋,不僅是提醒本校學生起居作息的時間,也為鐘聲所及範圍內的居民提供準確的報時服務。民國八十八年六月十一日的仲夏夜,連戰副總統出席臺灣師範大學畢業典禮,來到禮堂門前,遇到負責敲響上下課鐘廿三年、如今已八十高齡仍留校當義工的「敲鐘老楊」,特地親切地與他握手寒暄,感謝他每日風雨無阻準時敲鐘,並讚揚其精神令人敬佩。 [[Image:image18.jpeg|敲鐘老楊|thumb]] 民國七十一年,這口古老的校鐘,因破裂而停用,現存放於圖書館校史展示區前,以供校友們懷舊回憶。未來哪天,若能用先進的科技使這口老校鐘恢復原聲,讓「紅樓鐘聲」再度響起,「自由學風」承繼傳揚,這該是多少高校與師大人共同的願望。 <br> 撰寫人:林礽乾 [[category:學校主體性]] ---- {{師大百寶箱}}
此頁面包含以下模板:
模板:師大百寶箱
(
檢視原始碼
)(保護)
返回到
校鐘
。
導航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使用說明
數位校史館
師大精神
發展階段
校園風貌
典範人物
校園活動
社團活動
校務資訊
校園刊物
師大時光機
常見問題解答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