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李石樵 的原始碼
←
李石樵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本頁面僅限管理員進行變更。如您有任何意見,歡迎利用本頁之
討論
頁面進行編寫,我們會盡快回覆您。或可來信
ntnuhis@deps.ntnu.edu.tw
指教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李石樵(1908~1995)出生於新莊山腳(今泰山),父親經營米行,家道小康。1923 年考入台北師範學校,受教於石川欽一郎,課後參加師生組成的假日寫生會,李石樵逐漸堅定美術志向:十九歲時以〈台北橋〉一作入選台灣美術展覽會大受鼓舞,未及畢業便在1929 年隻身赴東京投考西畫科,未料落第;經過三年屢敗屢戰的努力、每天12小時在三個不同的私立美術學校日夜補習,練就紮實的素描工夫,終於考入東京美術學校。 ==嶄露頭角== 李石樵決心在官方展覽中闖出名號來證明實力。1933年,在台完成的巨幅油畫〈林本源庭園〉入選帝國美術展覽會;次年再度入選帝展、台展,連串榮耀確立其畫壇聲譽。1941 年更成為第一位獲得日本文部省美術展覽會「免審查」資格的台籍畫家,長久努力終得回報。此外,他也是「台陽美術協會」的創始者之一,即便人在國外仍連年參展,對台灣藝術家具鼓舞作用。 ==任教師大== 1947年,省立師範大學圖畫勞作專修科(師大美術系前身)成立且聘請之,1963年方應聘為師範大學美術系副教授,1947年退休。他重思辨的理性畫風,對造形與色彩的探討對學生啟發良多。70 年代末經濟起飛,成為畫廊專屬畫家而進入藝術市場;1992年成立「李石樵美術館」將作品贈與社會,一生可謂多采多姿。 ==藝術創作== [[image:image59.jpeg|李石樵,市場口,1945,157x146公分,李石樵美術館收藏|thumb]] 在藝術創作上,李石樵早期風格寫實、造形簡化,帶有厚實的雕塑感;他曾說「繪畫絕不允許捉摸的作品存在,畫維納斯就必須能抱住她」,足見其對物象堅實體積的追求。二次大戰與台灣光復是另一個階段,經典的群像〈市場口〉描繪永樂市場中的人物,以帶墨鏡的時髦女子為焦點,捕捉市井動態,也顯示畫家對現世生活的關心,呈現新舊交替的社會縮影。其他作品也同樣記錄了台灣歷經時代轉型的人物表情,是寫實群像的巔峰之作。 1957年畫風趨於抽象,可能是現代主義狂潮下的五月畫會與東方畫會的刺激,遂轉向造形、色彩與結構的試驗。70年代赴美探親並創作,以人物群像、風景為寫生主題,提高主觀之色彩,創造絢麗凝練的畫面。 ==創作理念== 李石樵認為繪畫是社會的反映,應該和大眾生活結合才有意義。自律嚴謹且有信心,他將畫壇喻為一場萬米賽跑,而他便是一位堅定的長跑者,不斷面對問題、解決疑難,追求理想而終生不渝。這種跟隨著時代潮流,求新求變的毅力,實為有志者的典範。 <br>撰寫人:王映文 [[Category:師大大師]]
此頁面包含以下模板:
模板:師大百寶箱
(
檢視原始碼
)(保護)
返回到
李石樵
。
導航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使用說明
數位校史館
師大精神
發展階段
校園風貌
典範人物
校園活動
社團活動
校務資訊
校園刊物
師大時光機
常見問題解答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